代》年度醜聞第10名。入選原因,想必是因為這次假唱(包括「腳印」、「少數民族孩子」造假)發生於國陸展示國家實力北京奧運之上,牽涉到國家誠信──亦即「軟實力」問題。


 


而誠信缺失,給國陸造成災難讓多數國陸人深感切膚之痛。比如「國製造」遭受到全球抵制,就與「國製造」充斥假冒偽劣產品密切相關;而國陸毒奶風波,也緣於廠商信用與政府監管缺失;而四川地震導致逾萬名小學生痛失生命「豆腐渣校舍」,其實也是社會缺乏誠信產品。


 


但共政府只在災難來臨時應急表態重視「誠信」,比如當「三鹿毒奶粉」事件引起民怨沸騰時,國務院總理表態說「誠信很重要」之類。多數時候,共當局奉行權謀至上,以詐取勝,根本就沒考慮「誠信」應該是國家軟實力關鍵所在。


 


「軟實力」這一概念由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、哈佛學教授約瑟夫.奈於1990年提出,亦譯為「軟權力」、「軟力量」、「軟國力」,現在早已成為國際政治流行用語。據約瑟夫.奈解釋,「軟權力是通過吸引力而非高壓整治在國際事務達到所要結果能力。通過說服別人追隨自己,或是別人同意自己規範和制度,並以此方式來識別人產生自己所想要行為。軟權力存在於使別人被某種觀念吸引或者能夠決定別人喜好能力」。他認為,當今世界力量性質正在發生變化,無形權力資源即價值觀力量越來越重要,霸權越來越靠「硬力量」和「軟力量」共同支撐才能維持。


 


西方國家在與國陸交往,一直希望國陸能夠遵守由國際組織、國際公約和各種國際準則構成遊戲規則,在這些規則約束下,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成員。但國陸自詡為「敏捷龍」,哪裡甘心接受這些與其極權價值觀格格不入國際規則束縛?於是,國陸在用神五、神七、軍事力量現代化、GDP總量等展示「硬實力」同時,也將「軟實力」這一概念吸收過去,並按照自己理解,設計了一整套「軟實力外交」方略。但這樣一個毫無原則,按照機會主義方式行事政府,由它設計「軟實力」外交實在是頗具「國特色」。


 


phoeber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